夏日生活打卡季
晏婴,字仲,谥号平,又名晏子、晏平仲或平仲,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。他不仅是杰出的外交家、政治家,也是深具思想见地的文化人物。晏婴的父亲晏弱在齐灵公二十六年去世,年仅十岁时的晏婴便继承了父职,成为齐国上大夫。从此,他辅佐过三任国君——齐灵公、齐后庄公以及齐景公,其政治生涯长达五十余年,直到齐景公在位的第48年,晏婴才离世。
我最早对晏婴的认识,来自小学课文中的《晏子使楚》。课文中描述,晏婴身材矮小,身高不到六尺(古代六尺约为1.66米),因此在楚国使节的眼中,他显得格外不起眼。按我看,1.66米也算不上矮小,至于晏婴的真实身高,估计在1.5米左右,毕竟古代人普遍身高较矮。
晏子使楚
故事中的晏婴因为身材矮小遭遇了楚国的轻蔑。楚国人竟专门为他开了个小门,打算以此侮辱他。然而晏婴并没有气馁,他毫不退让地说:“出使狗国才进狗洞,出使楚国应走正门。”他坚持从正门进入,最终赢得了尊重。
展开剩余80%在宴会中,楚王戏弄晏婴,讽刺齐国派这样一位身材矮小的人出使楚国,暗指齐国似乎缺乏人才。晏婴冷静回应,表示齐国人才济济,“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”。但他并不回避自己身为齐国的使者所承载的使命,他谦虚地自称“自己是最无能的”,但齐国命令他来,便是为了能见识到更无能的国君。
在宴会的一次插曲中,差役带着一名被抓的齐国小偷来见楚王,楚王询问是否齐国人都喜欢盗窃。晏婴巧妙回应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意在说明,这人到了楚国便受到楚水土的影响,从而走上了歪道。
谏杀烛邹
齐景公爱好狩猎,他猎得的鸟交由仆人烛邹看管,但因烛邹失职,弄丢了鸟,景公想要处死他。晏婴巧妙地在景公面前用言辞回击,他表面上在批评烛邹,实则在暗示景公,难道为了丢失几只鸟,就要处死一个忠心的仆人吗?他通过言辞让景公意识到如此行为有失国体,最终景公决定放过烛邹。
樽俎之谋
晋国欲探齐国情报,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,图谋从宴会中探知齐国的国力。宴席上,范昭不但用齐景公的酒杯,还以“讨酒”的借口表示不满。晏婴当场厉声命令侍臣换掉酒杯,并且毫不犹豫地为齐景公换了一个新杯,场面一度尴尬至极。范昭回到晋国后,向晋平公报告:“齐国有这样一位能臣,若贸然攻打,必定无法取胜。”晋平公因此决定放弃对齐国的攻击。
孔子曾赞扬晏婴的外交智慧,说他“不出樽俎之间,而折冲千里之外”。此话表达了晏婴在外交上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谈判技巧,使他在没有亲自出征的情况下,便成功瓦解了晋国的军事行动。
二桃杀三士
齐景公有三位出色的武将: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。三人虽然武功高强,但却自大,轻视文臣,甚至对齐景公也未必恭敬。晏婴建议齐景公除掉这三人,因为他们不仅对上不尊重国君,对下也无法树立正面的榜样,终会对国家造成危害。齐景公虽有意处置,却担心三人武力过强,难以除掉。
晏婴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计谋,他命人准备了两个桃子,将这两桃子作为奖励给三位武将。公孙接和古冶子各自宣扬自己过去的功绩,顺利得到了桃子。而田开疆认为自己功劳更大,但桃子已被他人拿走,心生不满。最终愤怒之下,他拔剑自刎。见状的公孙接和古冶子羞愧不已,认为自己夺走了本应属于田开疆的桃子,感到无地自容,于是也纷纷自杀。晏婴仅用两个桃子,就成功消除了齐国的一个潜在威胁。
大夫之勇
有一次,齐国发生政变,大臣崔杼和庆封篡位,杀死了国君齐后庄公,掌控了国家的权力。二人将大臣们聚集在太庙前,逼迫他们誓言支持这次政变,若反抗者将被斩杀。兵士要求大臣们交出佩剑,众人都依照命令解下了佩剑,唯有晏婴坚决抗拒,不肯交出自己的佩剑。崔杼一时无法奈何,只得放他一马。
晏婴在盟誓时,手捧血杯,情绪激动地指责崔杼的罪行。面对逼迫,他仍坚定地维护“臣子之道”。崔杼虽然动摇过想要杀掉晏婴,但因找不到合适的理由,最终不得不放他一马。这一事件体现了晏婴对齐国的忠诚和刚强的品格。
晏子辞邑
《晏子春秋》中多次提到晏婴的廉洁从政,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为权贵所诱惑。齐景公曾多次想要厚赐晏婴,甚至许诺给他千金、封食邑、添府宅等荣华富贵,但晏婴每每婉拒,坚决不受。晏婴认为,王族的奢华享乐只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,而自己要时刻保持朴素,做出表率。他的生活简朴,衣着简单,吃食也以简朴为主,驾驶简陋的马车,住在靠近市场的狭小屋舍,面对这些,他没有丝毫怨言。
晏婴始终坚守“糟糠之妻不下堂”,他不因妻子年老而抛弃,也不因外界压力而高攀他人,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品格和节操。
---
晏婴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与忠诚,他不仅是齐国的栋梁,也为后人树立了为国为民的榜样。他的事迹展示了怎样一个人可以在乱世中保持高尚的品行,在不懈努力中成就一番伟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-免息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炒股票-沈阳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